(一)语言训练原则
一、遵循发声发音的基本规律
二、先易后难、先慢后快
三、随时随地全方位多角度训练
四、高密度单一性重复训练
五、多感官协同训练
视觉:手势、表情、图物
听觉:声音、歌谣、歌曲、指令
动觉:肢体动作、手部动作、面部表情、指令动作、协调运动(拍球、投接球、单脚站立等)(唤醒大脑及训练大脑协调性)
六、音像动静结合训练
七、及时纠正及时强化
八、训练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九、语言训练与认知训练相结合:
语言是认知的载体,认知是语言的内容,两者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因此在训练时宜结合进行,使语言获得意义,认知具有物质形式。孩子的学习也会生动有趣而兴趣盎然。
十、语言训练与实物动作相结合
(二)语言训练形式与方法
1、言语治疗的训练形式
1 )个人训练
在安静稳定的环境中由治疗师以刺激法为中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利于患者注意力集中、心理稳定且可以控制刺激条件。
2 )自主训练
通过个人训练,在患者已充分了解语言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后进行。训练内容由治疗师设计制定,可选择图片、文字、卡片、书写练习,利用录音机复述、听写及电脑训练系统等。
3 )集体训练
是个人训练效果实用化的训练。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把患者分成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活动。
4 )家庭训练
治疗师把有关的治疗计划、训练技术等教会患者家属,在家属帮助下在家庭进行训练,治疗师定期评价指导。
2、言语治疗常用的方法
言语训练室的温度、通风及照明应适宜,能隔音保持安静。最好做到一人一室,进行 “ 一对一 ” 的训练,以防止患者的情绪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室内应配备口形纠正及表情模仿用的大镜子、录音机、秒表、节拍器、呼吸训练用品、压舌板、各种字词卡片和图片、人物和情景图片及训练用实物等。训练时间以上午为宜,每次在 30min 以内,以免患者疲劳。训练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情趣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1 )呼吸训练
目的是改善呼气的气流量和气流的控制。气流的控制训练包括鼻吸气、嘴呼气。呼气时尽可能长地发 “S” 、 “F” 等摩擦音并变换摩擦音的强度、长短。尽可能长时间交替地发元音、摩擦音。低声一口气数 1 、 2 、 3… ,进一步改变数数时发音强度等。
2 )发音训练
目的是改善声带和软腭等的运动。例如深吸一口气,呼气时咳嗽,然后将这一发音动作改为发元音 “O” ,大声叹气,促进发音启动;一口气尽可能长地发元音,由发单元音逐渐过渡到一口气发 2~3 个元音,进行持续发音训练;数数、发元音并不断变化音量来练习音量控制;按 3~8 个音度(音阶)唱 “ma-ma-ma” 等,练习音调控制;深吸气,鼓腮维持数秒,然后呼出或发双唇音及摩擦音练习控制鼻音。
3 )发音器官锻炼
舌头运动(向前伸出、舌向左右侧运动、卷舌,舌在口内旋转),以克服舌尖、舌根运动不灵活;鼓气练习,声带震动练习。下颌的上下左右运动;口唇的前突、收拢、左右运动,鼓腮;重复发元音、爆破音使软腭抬高等,可配合应用冰、毛刷快速刺激、压力、牵拉与抵抗等。
4 )韵律训练
目的是改善说话时的速度、抑扬顿挫、重音等韵律,使言语更自然更清晰。强调关键词前后停顿,关键词重读,保持正常的间歇。练习各种语调的语句,如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等及表示不同感情的语句。重读句子中的一个词,使语义改变,如 “ 他今天去北京 ” , “ 他今天去北京 ” , “ 他今天去北京 ” 。
(三)语言训练内容
1、听觉理解训练
⑴ 单词的辨认:出示一定数量的实物、图片或词卡,让患者在听到简单指令后指认,如在患者面前放 3 张图片(茶杯、勺子、叉子),先后说 “ 请指出我说的东西 ” ,如 “ 茶杯 ” ,让患者指认相应的图片。
口令指令由易到难,即物品名称(如茶杯)、物品功能(如你用什么喝水?)、物品的属性特征(如什么是玻璃的,可以摔碎?)、增加刺激的数量(摆出物品的数量及听理解单词的数量)。
⑵ 执行指令:治疗师发出口头指令,让患者执行。如 “ 把书合上 ” , “ 闭上眼睛 ” , “ 把笔放在书上 ” 。逐渐增加指令的难度。
⑶ 回答是与否问题:如问: “ 这是茶杯吗? ” , “7 月份下雪吗? ” 要求患者回答 “ 是 ” 或 “ 不是 ” 。不能口头回答者,可用字卡或手势。让患者听一小段短文,根据其内容提问,回答方式同上。
2、语言理解训练
⑴ 视知觉障碍的训练:重点放在视觉输入与大脑语言中枢的联系上,不涉及语义理解。用于视野缺损及认知障碍者的视知觉和图形辨别训练。在患者面前摆出数张图片或字卡,让患者把图片和字卡分别放在一起,或把相同的图片或字卡放在一起,逐渐增加卡片数量。
⑵ 单词、句子理解训练:采用单词、句子和图画匹配的方式,患者阅读单词或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画。也可要求患者阅读句子,找出语义和语法错误。
⑶ 短文理解:患者阅读短文后,从多项选择问题中选择正确答案,或者提问,让患者用 “ 是 ” 或 “ 不是 ” 进行回答。
3、口语表达训练
⑴ 用自动语训练:治疗者与患者同时或先后朗读患者熟知的歌词、诗歌、格言及问候语等。
⑵ 用正反义词、关联词训练:如男 — 女,好 — 坏,大 — 小,正 — 反,黑 — 白;面和米,丈夫和妻子等。治疗者先和患者同时练习,随后治疗者说出一个词,患者说对应的词。
⑶ 单词的表达训练: ① 复述练习:治疗者先出示对应的图片和字卡,并反复地让患者听数次,让患者复述。 ② 词组完成练习:治疗者说 “ 丈夫和 …” ,患者接着说 “ 妻子 ” 。选择回答:出示妇女头像图片,治疗者问 “ 是妻子还是丈夫? ” 回答 “ 妻子 ” 。期待反应为选择词中的第一个词,以抑制复述。 ③ 视物(或图)呼名:出示物品或图片,让患者说出其名称。可辅以语音暗示(说出起始音),语义暗示(告诉词义或同义词、反义词):类别、功能、描述暗示及手势暗示。 ④ 找词练习: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某一类别内的名称,如水果名称、地名,或以某一字的刺激(如火),让患者找出与火有关的词,如 “ 热、暖和、红色、火焰 ” 。
⑷ 句子表达训练: ① 语法训练,即把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词性的图片的名词、动词、形容系字卡,按一定顺序排列,先练习复述,让患者记住正确的语法结构。然后出示 3 张图片(表示主语、谓语和宾语),让患者说出完整地句子,再后出示两张图片,如一张是一男子站立的图片表示主语,另一张是一辆汽车的图片,表示宾语,而谓语用一箭头代替,让患者说出任何一有关的动作使句子完整,如 “ 他在修理汽车 ” 或 “ 他在开汽车 ” 等。 ② 语义联系训练,即治疗者说出一核心词,让患者说出与其有关的词。如核心词为 “ 工人 ” ,关联词为 “ 工厂、机器、上班、城市、产品 ” 等,然后将核心词与关联词联系起来,完成句子,如 “ 工人上班 ” 、 “ 工人生产产品 ” 等。
⑸ 实用化训练:与患者讨论一些身边的人、事件、物品,让患者发表意见,并自由叙述。
4、朗读练习
⑴ 朗读单词:出示单词卡,治疗者朗读数遍,然后和患者一起朗读,最后让患者自己朗读。 ⑵ 朗读句子、短文:方法同上。朗读速度先慢速,然后逐渐接近正常速度。
⑶ 朗读篇章:从报纸、杂志等中选出感兴趣的内容,反复练习朗诵。